大事件 首页 > 大事件 > 正文

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实务教学的创新- 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22日第三版

时间:2018年03月30日 11: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22日第三版 作者:许向东 阅读:

在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中,新闻实务的应用特征最为明显。追寻其教学传统发现,新闻实务在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上遵循的是新闻生产流程,由于和实际工作贴得近,经过这种训练的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各项新闻工作的需要。然而,计算机、互联网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新闻传媒的变革,也给新闻实务教学的创新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当前新闻实务教学

所面临的困难

随着新闻传媒不断吸纳新技术,新闻传播活动日渐走上数字化、移动化和社交化的发展道路,这些变革也波及到了新闻传播教育,使得新闻实务教学在新媒体时代面临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技能教学困难。近几年,基于对媒介融合的认同,各新闻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全媒体”“复合型”的目标,培养掌握多种媒体的专业技能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而技能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来完成的,但是,新闻院校毕竟不是专业媒体机构,实验设备的更新以及相关技能的讲授,很难跟上业界的发展速度,尤其是网络新媒体技术,各种软件和硬件的更新所需要的资金保障,恐非一般新闻院校所能够承担。即便解决了资金短缺和实验设备落后的问题,还有教授技术的师资问题。

二是跨专业办学困难。复合型人才不仅有技能上的要求,还有跨专业知识的要求。为此,一些新闻院系整合教学资源,和其他院系的优势专业联合开办实验班。如新闻专业与法学、国际关系、经济、体育等专业合作。这种构想基于两个考虑:一是法治、国际、财经、体育等都是重要的报道领域;二是新闻传媒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领域知识结构的人才。但是,要使不同专业的教学体系融会贯通难度较大。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两个专业的教师能否联合备课、共同研究问题,实现深度合作。而这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则远远超过单独承担一门课程。因此,要想取得预期教学效果,需要一定的奖励机制作为驱动力。

三是跨界合作困难。为了落实产学研结合,一些新闻院校走出校园和知名企业搞跨界合作。而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合作后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往往侧重于与自己主业相关的领域,这就难免会影响到新闻理念、职业技能等,新闻课程的安排也会受到挤压。更严重的是,一些与新闻专业格格不入的观念、思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信念和就业取向,致使一些新闻专业的学生放弃本专业,转而跻身于金融、公关等领域,背离了新闻人才培养的初衷。

四是专业师资困难。由于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对高学历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具有业界工作经历的新闻实务课教师凤毛麟角。而且为了适应学界的工作,他们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对教学和科研上的各种考核,这就难免对业界的实践情况逐渐疏于了解,出现认知陈旧等问题。为了实现业界和学界的合作交流,新闻院校常用的方法是邀请业界人员来做专题讲座。受限于业界专家的专长领域、时间安排等因素,外请业界专家进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实属不易,很难形成稳定的、系统的合作授课模式。

新闻实务教学的整合与探索

国内外一些新闻院校认识到,适应快速迭变的传媒界需要察势而谋、顺势而变,整合教育资源和新闻资源,才能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新闻实务教学模式。

一是以课程创新跟进业界发展。课程创新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体现了新闻传媒的现实发展对新闻教育的内在要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为了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搜索数据、分析数据和呈现数据的能力,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先后开设了《地图和信息图表制作》《信息图表》以及《数据报道基础》等课程,后又在硕士阶段开发了《高级数据新闻》教学项目,形成相互配合又层层递进的数据新闻课程体系。不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识别、获取、评估和可视化数据的技能,还要求选课学生在《密苏里人报》实习,并定期点评其他媒体的数据新闻作品。此外,该学院也认识到社交媒体平台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的重要性,开设了《社交媒体》课程,指导学生使用社交平台来寻找话题和对讲述新闻故事有帮助的内容,学会追踪报道内容的传播路径以及分析用户。

二是科学设计跨专业课程。为媒介融合发展而培养的复合型人才,表面上看培养的是各种技术的适应能力,实际上培养的是各种内容的适应能力,即某些领域、某些学科的行家里手。但是,这种专家型人才的培养仅靠新闻学院的教育资源难以胜任,需要在学校层面整合资源,加强学院之间、专业之间的融通,创新课程体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和计算机硕士双学位项目由新闻学院和工程学院承担,在培养学生新闻报道与写作技能的基础上赋予其计算机科学和软件设计的工作背景。这个硕士双学位项目历时4个学期,比单纯的计算机项目多一个学期,比新闻学项目多两个学期。申请该双学位要求有出色的计算机学科背景、广泛的数学或工程训练,另外,申请者还要有优秀的写作技巧并熟悉新闻报道的基本原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把跨专业课程安排在高年级阶段,并对申请者提出了拥有相关专业基础的要求,而且适当延长学习时间。这种课程设计具有较高的科学合理性,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比较而言,我国新闻院校的跨专业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一年级之后,虽然也有面试筛选,但大一的课程都是校选公共课,学生们几乎没有专业上的概念,无任何专业优势可言,选拔的标准只能是当前各科成绩的学分绩和面试时的个人表现情况。

三是开发并推广网络教学资源。近几年,“慕课”(MO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美国的奈特数字媒体中心提供了大量在线学习资源,除了传统的新闻业务课程之外,还包括如何制作数据可视化作品、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推广内容等。进入网站首页点击培训,可以查看课程目录,在选择一门课程后就能看到主讲人简介、在线获取录音、PPT课件以及主讲人发表过的相关文章等。2014年5月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上线,这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以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目前上线的新闻实务类课程有新闻采写、电视编辑和深度报道,还有一些即将上线的课程在陆续筹备中。当前我国新闻实务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方式还不够多。充分开发并推广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有助于为媒体从业者和新闻学子提供更自由的学习时间、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四是将“开门办学”落到实处。为新闻媒体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新闻院校要与新闻业界实现无缝对接,其中,邀请新闻界的校友来讲学是了解前沿动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历史悠久的新闻院校,校友资源更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比如2017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开始举办“校友讲坛”,这是一个面向全院学生的长期教学项目,定期邀请新闻界校友重返母校,将自己的精品力作、宝贵经验与同学们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学界与业界联系的桥梁,让同学们既立足理论,又接触实践。

在移动互联网的挤压下,传媒业正在积极地寻找生产领域的发展路径。新闻院校作为生产力的培育基地,也在顺势而变,做出相应调整。实务教学是新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和优化实务教学不是培养“新闻技工”,而是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媒介融合趋势并成为传媒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

(本文受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教学发展项目“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创新案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开发”资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